警惕:商家有刷客
随着“双十一”的来临,很多网购者喜欢光顾高好评、高销量的店铺,但要小心。这些成绩可能是专业的“刷”团队“刷”出来的。11月10日,平阳法院审理了一起“刷客户”纠纷案,“刷客户”隐藏的利益链也浮出水面。
许多“客户”并不直接接触对方。本案原被告人李、徐也是如此。李是湖南株洲人,徐是平阳县水头镇人。他们通过一个QQ刷群联系。网上有很多这样的QQ刷单群,“刷单客户”看对了眼就会联系刷单业务。
今年3月,李因为手头账单太多,一个人忙不过来,于是通过QQ联系徐,让他帮忙“分担”,主要是为天猫一家家居旗舰店买单。双方约定佣金为每12元95单。
本天猫旗舰店所售商品为预售,每笔订单需预付99元定金,3月18日尾款,订单完成前。李准备了预付款和佣金共计10545元。根据徐的要求,于3月2日至3月13日将上述款项转入徐的丈夫的支付宝账户。此后,徐用淘宝小号拍下了95件预售物品,并支付了定金。
随后,在3月17日和18日两天内,李通过支付宝向汇款12万元,用于支付货款。但徐收到钱后,没有任何动静,95单没有完成。情急之下,李给徐打电话,却联系不上。
无奈,李某从湖南赶到徐某家中,徐某夫妇避而不见。直到3月26日,徐才回邮件给李:“我现在只有6万,最多给你7万,尽力了。”
事实上,徐不仅没有还钱,还再次失联。李某从湖南赶来,将徐某夫妇告上法庭,要求返还12万元并支付相应利息。“今年3月,我委托徐购买货物,她收到钱后没有购买。”明知刷单不诚信,李在法庭上出言谨慎,只声称委托被告徐某购买商品。
“这不是真的。我帮李在淘宝上刷单。因为那天村里刚好停电,所以没有刷单。她到处跟我说我是骗子,我被踢出了QQ刷单群,所以再也没有刷单的事了。而且之前已经给她刷了9万多,12万用来支付之前刷的钱和后续的刷费。”被告人徐当庭反驳。同时,她认为双方并未约定合同的履行期限,但她愿意在剩余金额内按照合同支付账单。
最终,法院判决被告徐某夫妇的行为构成违约,应承担违约责任。故判令其支付原告李12万元及相应利息。
“‘刷单’的官司,给那些只看评价和销量的网购者敲响了警钟。”办案法官表示,网购者不要头脑发热,要仔细比较价格和质量,谨慎下单。(记者黄宏通讯员黄瑞琪)
评论列表